Wednesday, March 28, 2007

[文章] 瑞士媒體看台灣

作者:顏敏如
轉載自: http://www.esouth.org/modules/wordpress/?p=107

瑞士德語區228年歷史的新蘇黎世日報(NZZ, Neue Zuercher Zeitung)是立場中間偏右,各界精英必讀的重要平面媒體。這陣子在三週月內連續兩次由特派員Thomas Fuster從東京發稿報導台灣政情,是個罕見的現象。Fuster首先在二月中以「中國扼住台灣咽喉」為題談到,台灣官員難以出國訪問,即使成行也如同舊時德國軍隊中的一種刑罰,一路受到夾道兩旁的鞭撻與嘲笑。在非常必要而地主國又願意容忍中國的抗議之下,台灣官員就像痲瘋病人一樣,只能從後門匆匆掠過。要是在某地換機停留或過夜,就值得以「外交上的突破」記上一筆。Fuster把台灣受屈辱的責任,第一歸咎於中國對台灣擁有主權的宣示,以及為了在國際上孤立台灣,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;第二歸咎於國際社會因不敢得罪中國,而對於此種讓台灣在外交上窒息的行為不做任何批判。Fuster提醒,經濟與軍備上成長驚人的中國,其境內許多地區仍是需要各國NGO援助的第三世界。而亞洲最民主的台灣,竭盡心力爭取世衛組織觀察員身份(也根本還不敢爭取成為會員)的努力,已成了國際上的年度悲劇。

有趣的是,Fuster報導,陸委會吳釗燮主委在東京的記者招待會上說明,海峽的和平與安定最為重要,台灣政府並不積極爭取獨立;與中國關係的形態,必須由人民決定等等。三週後,當Fuster再度提筆時,台灣政府的態度卻有了巨大的轉變:
##CONTINUE##
三月六日新蘇黎世報頭版是陳總統在「台灣人公共事務會」25週年慶講話的彩色照片,醒目的標題是「台灣總統玩火 – 對中國提出更尖銳的獨立訴求」。內容約為,陳總統提出「四要一沒有」其實與他執政當初所宣示的「五不」原則嚴重抵觸。陳總統當然會以「因中國大幅增加軍備改變現狀,所以台灣也該有必要的因應」為由,而把「獨立」大剌剌地搬上檯面。事實上,陳總統的目的不在刺激中國或美國,而是利用中國外長李肇星對「四要一沒有」的反應做為遮掩自己醜聞纏身的煙幕,以喚回綠民對他的信心與支持。

同一天該報國際版第三頁,以「為了中國犧牲台灣」為題,評論專員Beat Wieser鏗鏘有力的短文提到,基本上,台灣是個受推崇、受歡迎的國際成員。大多數國家之所以不對亞洲最民主的台灣稍加青睞,是因為必須對中國行叩頭大禮。台灣只能默默承受精神上的分裂,實質上是有主權的民主國家,囿於北京,卻不能讓國際社會以有主權的民主國家相待。即使選舉將近,陳總統反覆以此為訴求、抗議,也是完全合理。Wieser認為,此次免不了又有人會提出,以獨立之說挑釁中國,在現實政治上是不聰明、是錯誤的。然而台灣不明確的國家認同,是這個島國最實際必須面對的問題。

Fuster和Wieser分別提到,台灣是亞洲最民主的國家,亦即,台灣的政治運作符合瑞士重要媒體工作者對民主的理解與定義。也因此,只要台灣有興趣在這個基礎上朝大氣魄民主的方向繼續前進,那麼在其內部不得不有抗爭行動時,杜絕任何流血事件的發生,就必須是朝野上下不可推托的義務。流血暴動是進步民主國家所最無法容忍的,發生了,國際形象必毀於一旦。

我給新蘇黎世報讀者投書裡提到:「在中國的行為危及歐洲經濟或不按遊戲規則行事時,歐盟往往可在極短時間內做出因應;如果歐洲還保有在法治政體運作下得以自由伸張的正義精神與氣魄,就應該對這個被中國加罪為『背叛』島國的現狀發出聲音。」

台灣人民在處境越趨艱難的情況下,第一要思索的是,如何讓自己在國際間無可取代。台灣內部的社群差異(族群分裂是錯誤用字)是一個原本隱而不顯,可以因時間流逝而消聲匿跡的邊緣議題,卻因為掌權執政的誘惑大於為民生褔祉的設計,透過運作後,竟然把陰影具體化為眼中的大樑,遮掩了的,豈只是為害台灣最烈,底層社會的弱肉強食?

No comments:

##HIDEME##